樹豆常見於阿美族、泰雅族、排灣族、布農族和魯凱族的部落裡,是原住民的三大主食之一。樹豆的種子及葉片蛋白質含量均高,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。以前原住民勇士上山打獵時,經常把樹豆和豬腳一起烹調料理成為「勇士湯」,以增強勇士的體力和耐力。樹豆除了烹調製作料理,也常被原住民小孩當成零嘴食用。早期各民族皆有對「生殖」的崇拜,原住民認為樹豆的繁殖能力很強,故樹豆的繁殖能力便是原住民崇拜的對象,他們認為多吃樹豆比較容易生男孩。
桂竹筍在每年3月~5月,受到春雨的滋潤,開始從大地冒出頭來。此時在竹林裡,見到數以萬計的桂竹筍,筆直矗立。出產的桂竹筍水份多,口感脆,只要簡單汆燙就能吃到竹筍香甜原味。
每年在台灣春夏之交、桂竹發芽長筍之際,部落的原住民除了將新鮮桂竹筍送到市場販賣外,還以自然不添加人工配味料的方式製作筍乾。做法是將採收下的桂竹筍清洗切片後放入鍋中煮,撈起後完全靠太陽光將筍片曬乾為止,製做過程完全沒有添加防腐劑和人工加味料,一般1斤的筍乾需要12斤竹筍來做,由於沒有人工加味,曬出來的筍乾外表是褐黃色,香氣濃郁獨特,若與五花肉或雞肉紅燒燉滷最為對味。若將桂竹筍乾用老母雞敖的湯汁紅
燒,別有一番浙江風味,是老蔣總統的最愛。
馬告又稱山楜椒。夏天開花,夏天結果,果實類似楜椒和薑的綜合,多分布於台灣山麓地帶100公尺至中海拔1500公尺山地。每年2月開始,枝頭點點小巧玲瓏的淡黃花苞也開始揭露春天的到來,其淡雅的黃色 花朵一點也不輸櫻花,山楜椒具辛辣芳香味,其蒸餾出來的精油可配製香精,用於化妝品。泰雅族與鄒族稱山楜椒為『馬告』(makauy),遊走山區
時可見路邊攤販賣「馬告香腸」,即是以山楜椒作為調味香料。山楜椒在原住民眼中是塊瑰寶,泰雅族常將果實淹漬來食用;賽夏族則將果實搗碎 泡水喝,做解宿醉飲用;而多數原住民也將即代替鹽巴,添加在食物裡調味。在泰雅族等原住民族生活中,馬告為非常重要的食材調味品,原住民將馬告視為生生不息、綿延生命的象徵,彰顯著原住民祖先傳統智慧及生活精神代表。 適合煮香菇雞湯、海鮮、馬告香腸及馬告咖啡或是滷豆乾、馬告滷蛋…等。
香菇素有「山珍之王」之稱號,為高蛋白質、低脂質之營養保健食品。台灣地區之段木栽培技術主要係源自於日本,最初從事段木香菇生產主要以居住於山地之退伍榮民與原住民為主,由於其產量不如太空包香菇,其口感與香氣都較太空包生產為佳,也由於近年來田園樂活風氣盛行,許多業者開始利用段木菇發展觀光農業,為段木菇類開啟另一契機。